“还以为要打官司,没想到在前锋区综治中心一会儿就拿到了拖欠大半年的工钱!”老周紧握工作人员的手,脸上绽放出久违的笑容。
近日,在前锋区综治中心的统筹下,前锋区法院积极融入纠纷化解流程,高效协同仅用半小时便成功化解一起劳务纠纷,让老周被拖欠的4600元血汗钱快速“归位”。
undefined
时间回到2024年9月,老周应老王之邀前往工地务工,双方约定按日结算劳务报酬,标准为每日200元。在完成23天的工作后,老周应得劳务报酬共计4600元。
“活干完了,工钱却迟迟不见踪影。”老周向前锋区综治中心工作人员讲述。
老周先后催讨十余次,老王始终以“工程款未结”为由拖延支付,后在工友处才得知,老板早已将款项支付给老王。无奈之下,老周最终选择走进前锋区综治中心寻求帮助。
“老周你放心,你的问题我们一定给你解决。”
综治中心工作人员根据纠纷性质,第一时间协同前锋区法院及前锋区人社局对老周提供的相关材料展开核查。
“这份务工签到表足以证明老周与雇主老王存在劳务关系,而微信催款记录更是清晰表明了老王拖欠工资的事实。”前锋区法院工作人员指出两份关键证据,“老王的行为已经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相关规定......”
随后,人社局工作人员拨通老王电话。
“我不是不想还,是工程款确实还没到账。”电话里,老王仍在试图推脱。
人社局工作人员依据事实与法律向老王释法明理,同时,前锋区法院工作人员指导老周将带有工地管理人员签字的签到表等证据拍照发送给老王,迅速形成完整、有力的证据闭环。
面对确凿的证据链条和清晰的法律条例,老王的态度立即转变,“我确实收到了部分款项,我这就转给老周。”
“叮咚~”
不到十分钟,老周的手机就传来一声清脆的到账提示音。
看着屏幕上的到账金额,老周悬了大半年的心终于落了地。
临别时,老周拉着工作人员的手不肯放,一个劲儿地道谢。“真是太谢谢你们了!你们这儿办事又快又好还不用到处跑,我回去可要逢人就说你们的好!”
自入驻综治中心以来,前锋区法院通过 “面对面沟通、手把手取证、当场促履行”工作法,将司法服务深度融入基层治理体系。未来,前锋区法院将继续依托综治中心平台,通过“一站式”解纷服务,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司法的温度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