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法院专栏 >
以青春之我 赴时代之约———我的乡村故事和我的成长
www.qf.guanganpeace.gov.cn 】 【 2022-05-07 18:23:44 】 【 来源:“前锋区人民法院”

  我叫鲁奎甫,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是广安市前锋区人民法院的一名干警,致力于为司法事业奋斗终生。


image.png


  2014年3月,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进入前锋区法院工作。2014年7月至2016年8月,我在民二庭担任书记员工作。当时前锋区法院刚成立不久,人手严重不足,我负责了五名审判人员的庭审记录和档案整理工作,面对“五审一书”的工作强度,我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案件记录1000余次、案卷整理1200余件。同时还协助审判人员外出送达、调解、草拟文书,担任庭室内勤工作。一天天走路带风,繁忙的工作没有将我压垮,反而让我愈战愈勇,在书记员岗位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时候大家喜欢称呼我“小鲁哥”。


  2016年8月,根据扶贫工作需要,院里统筹安排我到代市镇帽合村担任驻村工作组成员。一开始接到通知的那刻,我的内心是拒绝的,一方面是要暂时放弃热爱且已经熟悉的法院工作,另一方面也是对陌生环境和新工作未知的恐慌。迷茫过、丧气过,在领导的关心和同事的鼓励下,我意识到司法事业是寻求公平正义,实质还是司法为民,驻村工作同样是为群众服务,只是换了方式实践理想。于是逐渐转变角色定位,切实履行驻村职责,进百家门,听百家事,解百家难,协助第一书记切实做好扶贫工作。在2016年底迎接国检那段时间,我们驻村成员更是每天加班加点,在村里办公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将资料带回院机关继续加班到凌晨两三点。那时候起,村民、同事更喜欢称呼我“小鲁”。


image.png


  转眼来到2017年5月,第一书记岗位轮换,我担任了代市镇大石村第一书记。从帽合到大石,民情、村情又得重新摸排了解,但此时的我早已褪去了当初的青涩,没有了迷茫和丧气,到达新岗位后,我第一时间入户走访,挨家挨户了解贫困户情况,严格履行第一书记职责。担任第一书记的期间,我密切联系群众,巩固“四好村”成果,进行150余户“五改三建”,修筑扶贫公路1.2公里、便民路9.619公里、山坪塘1口和蓄水池2口;做好贫困户精准再识别工作,清退贫困户17户,没有一户因清退而上访闹事;扎实做好各级评估检查,不断完善村党建、“五个一”和扶贫相关资料,完成各类扶贫表格报送200余次;稳步推进村主导产业发展,整合利用产业周转金及社会捐赠等资金,持续加大花椒、蔬菜产业投入。繁忙工作之余,我还把与贫困户接触的点点滴滴撰写成驻村工作日志,《游婆婆的炒豌豆》《贫困户识别要让每个村民都信服》等6篇日志被广安日报刊载。我的驻村工作得到了群众和领导的认可,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表扬我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从这段时期开始,大家喜欢称呼我“鲁书记”。


  驻村期满后,我回到院机关工作。虽然,我的工作重心从服务乡村建设发展最前沿转移到司法为民的最前沿,但我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初心始终没变,我也始终站在距离人民群众最近的“窗口”。每天面对前来立案的人民群众,我始终以耐心和热情的态度、通俗易懂的语言回答当事人一遍又一遍的询问,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司法服务。


  曾经,我拼尽全力传递了脱贫攻坚的接力棒。现今,我仍会一如既往地拼尽全力传好服务乡村振兴的接力棒。


编辑:满新液

前锋长安简介 | 版权声明 | 投稿须知 | 联系电话:0826—2348261 |

蜀ICP备18019173号-1 前锋区长安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地址: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委政法委 邮编:638500

蜀ICP备18019173号-1 前锋长安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违者必究